24小时咨询电话 15194056878

山东润发银杏基地

专业银杏供应商 质量保证,品种齐全
产品中心
  • 产品中心
  • 新闻动态

银杏树行情

咨询热线 15194056878
山东润发银杏苗木基地
禚经理:15194056878【微信同号】
业务QQ:80094666
网址:www.yinxing.net
邮箱:80094666@qq.com
总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

当前位置:首页 >> 银杏树行情 >> 银杏百科

银杏百科

银杏名称的考证(图)

来源:www.yinxing.net 访问量:4642 时间:2020-08-15 12:12:25

  在中国,银杏有一系列的名称,如“枰”、“平仲”、“鸭脚”、“圣果”、“银杏”,“白果”、“公孙树”、“飞蛾叶”、“佛指甲”、“佛指柑”、“灵眼”等等。上述这些名称,有的象形其叶,有的象形其果,有的仅为誉称,有的系皇帝赐名,有的尚存有疑问,有的尚不知命名来源,有的显示其生长特点,有的系根据医药需要,也有的仅为当地品种名称。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这些名称均属简化名称。因此,在应用这些名称时如有所专指,则又衍化出另一些名称。如银杏一名,指树为银杏树,指果为银杏果,指核为银杏种核。以此类推,鸭脚有鸭脚树和鸭脚子之分。但“白果”一名,虽可指树但含义上应专指白色的银杏种核而言,公孙树则专指银杏的树体而言。通常在含义明确的情况下多用简化名称。

  “枰矽或口平仲”一词源自汉代司马相如(公元前179 -118)的《上林赋》和西晋左思( 205-305)的《吴都赋》。在《上林赋》中曾记有“华枫枰栌”,在《吴都赋》中记有“平仲桾梃”。据唐代李善所著《文选》(689)一书引证刘成的解释:“平仲”即“平仲木”,“平仲之木,其实如银”。后人以此为据,认为两书所载之“枰”或“平仲”即今之银杏。并据此推断,在汉代中国的四川上林、三国时期的江苏苏州,已有相当数量的银杏资源。而且这些银杏均为“长千仞、大连抱”的古老大树。但值得研究的是,银杏成熟的球果多为黄色而非银色。如所指系银杏种核的颜色,则又缺乏详尽的说明。因此,自古以来,对于这两个银杏的名称诸多名家均有怀疑。如明代李时珍( 1518-1593)在《本草纲目》中说:“《文选》 吴都赋注,平仲果,其实如银,未知即此果否?”清代廖文英的《正字通》一书( 1685)中也说:“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谓银杏即平仲,不知确否?”清代吴其溶(1789-1847)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对此只说:“银杏,或云即平仲木。由此看来,枰’或‘平仲’是否即为当今之银杏,缺乏肯定性结论。”有些故事传说同样存有类似情况,如北宋文学家刘原父( 1019-1068) 有一首五言叙事诗,说的是汉末三国时期,银杏种子曾以其稀有和珍贵,充当过政治活动家的外交礼品。诗云:“魏帝眜远图,于吾求鸭脚,乃为吴人料,重现志已惬。江南有佳木,修耸入天插。叶如栏边迹,子剥杏中甲。持之奉汉宫,百果不相压。”故事说的是汉代的事,但名字却用的是宋代的称呼,这就很值得加以研究。另外故事是否真实可靠,不得而知,有些人也以此为据,证明在三国时期的我国江南一带已有银杏大树的存在和银杏种子的生产,且受到上层社会的重视。

  有些资料曾提及银杏又名“圣树”,“圣果”。此说目前虽无正式依据,但显然系僧尼佛徒对银杏的一种尊称。唐代僧人释处默曾有“圣果寺”诗留传于今。诗云:“路自中峰上,盘围出薜萝,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古木从青霭,遥天浸碧波,下方城郭近,钟磐杂笙歌。”唐诗注有: “圣果寺”在今杭州城南凤凰山上。圣果寺的“圣果”除银杏外,似无其它树种可以享此美誉。诗中的古木,由寺名可推其意之所指。从唐代当时的社会情况看,崇佛信道之风靡及全国,寺庙建筑叠相兴起,为使庄严的庙宇更加庄严,宏伟的殿堂更加宏伟,修心养性和长生不老的信念能有一个良好的气氛环境。用于寺庙的绿化树种,除松、柏、槐之外,便是银杏。更由于僧侣们对这些树种的精心培养和爱护,所以至今保存完好的古老银杏大树也多半见于寺庙之中。由此推断在唐代或唐代之前,宗教界把银杏树尊为“圣树”,果称“圣果”是完全可能的。但这一名称仅能作为对银杏的尊崇之词,而不应作为正式名称。近期有人提出,在中国的唐代,银杏曾名“文杏”,并以王维(701-761)诗“文杏结为梁”为依据,这是完全错误的。早在汉代刘歆(公元前53-23)的《西京杂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源》(1980)、北京翻印的台湾中国文化研究所出版的《中文大辞典》(1982) 等著作中均明确指出:“文杏系杏树的一个异种。文杏与银杏毫不相干,不容混淆。

  北宋初年,有关银杏的记载开始增多。其中以欧阳修(1007-1072)和梅尧臣(1002- 1060)对银杏的记述最为详尽。欧阳修以史官的身分用诗歌的形式,记载了银杏命名的来源和自江南向当时的京都开封引栽的情况。从“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可以得知,银杏之名,始于宋初皇帝的赐名,在此之前,银杏在江南名“鸭脚”,但“鸭脚”之名始自何时已无从查考。欧诗注有“京师无鸭脚树,驸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移植其地”。也说明了鸭脚树的名称不仅产生于银杏之前,而且在江南一带的民间可能已经流传了很长的时间,至少在唐代民间是把银杏树称作鸭脚树的。梅尧臣系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宛陵盛产银杏。梅尧臣说。 “吾乡宣城郡,多以此为劳。”可见当时宣城的银杏已有相当规模的栽培面积和生产数量,栽培的时间也远在宋代之前。梅尧臣对于银杏栽培的目的,结实的时间,种子的形态,剥取种核时的手呋之苦,均作了扼要的陈述。在宋代,除安徽宣城外,湖北江陵一带也有一定数量的银杏栽培。宋代诗人张无尽(生卒不详)有一首描述下级官吏用银杏种子作为珍贵礼品奉献豪门权贵生动情景的叙事诗,诗云; “鸭脚半熟色犹青,纱囊驰寄江陵城。坡中朱门翰林宅,清风明月吹帘笙。玉纤雪腕白相照,烂银壳破玻璃明。”

宋代陈景沂的《全芳备祖》一书(1225年前后),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 辞典”。他在这本书中的银杏部分,收集了自宋代以来大量有关银杏的诗文。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在宋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银杏和鸭脚的名称同时应用。如张舜民(1112年前后)诗:“何人栽银杏,青条数尺间”陆游(1125-1210)诗: “鸭脚叶黄乌桕丹,草烟小店风雨寒。”估计在当时的民间,鸭脚之名可能更带有普遍性。但在官庭内则多用银杏,如宋代的《宣和画谱》(1119-1125)中收录的内臣乐士宣的“银杏白头翁”画图一幅,用“银杏,而不用“鸭脚”。

7777


图:宋.陈景沂《全芳备祖》所记银杏史料

8888

图:明.王象晋《群芳谱》关于银杏的记载

元代, “鸭脚”之名虽有,但已渐渐泯没。 “银杏”之名则逐步广泛应用。元代又增加了“白果”一名。白果一名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编《中药志》(1984)记为:“白果,本品始载于《日用本草》,《本草纲目》列入果部,原名银杏”。经查历史文献《日用本草》为吴瑞所著,吴瑞的生卒年代不详,仅知其在1328年曾任浙江海宁县医学教授。元代的李杲(1180-1251)所著《食物本草》中则早有此名。李杲约早于吴瑞一百余年,按此, 白果之名应始于李杲的《食物本草》,但目前诸多医药文献却均以吴瑞的《日用本草》作为“白果”一名出现的最早记录。 “白果”之名为什么在元代出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发展,银杏入药的机会逐步增加,如前所述银杏之名既可指银杏的球果,也可指银杏的种核,易于混淆,因此单列“白果”之名(仅指银杏种核),就可以清楚地区别开来。 “白果”之名在历代诗歌作品中很少应用,直至元末明初的刘伯温( 1310-1375)在他的“秋日”一诗中,“银杏子成边雁到,木犀花开野鸳飞。”用的仍是银杏,而不用白果。

明代之后,“银杏和“白果”之名大盛。但是又增加了“公孙树”这个名称。公孙树始见于周文华(生卒不详)的《汝南圃史》。汝南即今河南中部汝河中游一带。由此可见,在明代的河南中部不仅有银杏的栽培,而且群众对银杏的生长特性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与目前流传的“桃三杏四梨五年,无儿不栽白果园”的含义基本相同。陈扶摇的《花镜》(1688)对这一名称解释为。 “言公种而孙得食也。”近期佟屏亚的《银杏史话》(1983)将“公孙树,解释为“传说中华民族的祖先轩辕氏复姓公孙,而银杏树的寿命可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因而称为公孙树”,但公孙树之名,目前很少应用。至于“佛指甲”、 “佛指柑”、 “灵眼”等名称,陈嵘在《中国树木分类学》(1937)中虽列为银杏之异名,并援引 有据,但据名推测显系当时当地的一些银杏品种名称,不应作为银杏异名应用。至于“飞蛾树” 一名,其含义与“鸭脚”相似,应用既不普遍,且仅见于个别书刊 (《全国中草药汇编》 1976 )


手机网站MOBILE
山东润发银杏苗木基地(www.yinxing.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