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咨询电话 15194056878

山东润发银杏基地

专业银杏供应商 质量保证,品种齐全
产品中心
  • 产品中心
  • 新闻动态

银杏树行情

咨询热线 15194056878
山东润发银杏苗木基地
禚经理:15194056878【微信同号】
业务QQ:80094666
网址:www.yinxing.net
邮箱:80094666@qq.com
总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

银杏功效与作用

郯城银杏发展概况

来源:www.yinxing.net 访问量:4061 时间:2018-04-24 16:57:28

银杏历经远古漫长的岁月沧桑,在山东形成了以郯城县境内沂河中下游沿岸为重点的集中分布区,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银杏集中产区之一,郯城的银杏栽培历史悠久,新村乡驻地银杏古梅园内原官竹寺遗址的一株古银杏,树高37. 5m、胸径2. 24m.为山东省内最高的银杏雄株。明代中后期,银杏栽植进入鼎盛期。建于明朝中叶的胜利乡白果树村,即因村前有两株银杏树而得名。港上镇前埝村村东一株古银杏,明朝洪武年间所植,年产银杏达450千克,至1985年被砍伐掉。港上镇后埝村小学校院内的一株古银杏,树龄400多年。据《樊氏家谱》记载,该村原有5株银杏树,光绪年间沂河决口因地势低洼被水淹死4株,现仅存此树;此树为实生树,高26. 7m、胸围4m,共有36 个主枝,枝叶茂盛,最高产量300kg

清乾隆年间和清末民初,境内银杏生产进入第2个鼎盛时期。沂河两岸南起新村,北至马头,银杏林绵延不断。此期间第1次发展高峰在乾隆初期,第2次在乾隆中后期,第3次是光绪中期,第4次在民国初期。以上各个时期营建的银杏大园, 县内尚存不少,主要分布在新村、港上、重坊等乡镇。由于累代增植,倍加保护,境内沂武河两岸银杏片林,蓁莽漫漫,绵亘数十里,蔚为大观。清光绪二十七年( 1901)诗人张敬蒇游览至此写下《中秋既望观园》。生动描绘了当年沂河两岸银杏园林的盛况。新村乡政府驻地、港上镇王桥村、重坊镇高庄村至今尚遗留银杏古树群落。银杏为县内主要栽培果树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全县银杏面积310h㎡,银杏大树8万株,沂河两岸的银杏林带长达20kmo最高年产量达100kgo据《中国实业志》(民国23年)载,银杏是当时山东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郯城县每年向欧美日出口银杏1500 包,价值15 000元。但由于长期战乱洗劫及人为破坏,银杏生产历经曲折,1949年,年产量只有80kg1950~1960年代,银杏价格跌入低谷,1kg银杏仅与等量小麦价格相同,销路不畅,大量银杏树被砍伐。特别是1958年后受“左”的思潮影响,银杏生产不被重视,银杏树疏于管理,果园水土流失,肥源断绝,银杏树大批死掉,加之乱砍滥伐,损失惨重。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银杏树又一次遭到严重毁坏,到1965 年产量降至低谷,仅为7.5kg6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期,郯城银杏生产总体上处于半林半果、粗放经营的水平,1978年全县银杏片林200h㎡,产量60kg1982年普查,全县有银杏树5.4万株,其中百年以上树2.8万株。1985年全县银杏片林280h㎡,产量70kg,接近建国前银杏生产规模。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银杏保健功效和药用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银杏收购价格迅速上升,激发了群众发展银杏的积极性。1979~1983 年,林业科技工作者进行良种选育、矮化嫁接、人工授粉等一系列试验研究,取得了幼树嫁接3年结果5年丰产的突出成绩,不仅解决了结果晚的问题,而且选出早实丰产良种4个,为银杏生产拓出了新路,这些科技成果在全县的迅速推广应用,促进了银杏生产的发展。1984~1985年新育银杏苗24万余株,新发展银杏44h㎡,银杏产量上升到70kg,居全国第二。1987年,郯城县被山东省列为银杏生产商品基地,种植银杏进一步在全县推广。1988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银杏生产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银杏生产发展的政策。县政府还对全县银杏生产作出规划, 确定以沿沂河8个乡镇为重点,建立银杏基地,集中经营,连片开发。县人大十二届八次常委会也相继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银杏生产的决议》,并确定银杏为“郯城县树”o县成立了银杏生产领导小组、银杏协会,先后在新村、黄村、孙出口、徐圩子建起了不同模式的示范园4处。至1989年,全县培育苗木50万株,银杏面积发展到900h㎡,定植40万株,主要分布在沿沂河的新村、港上、重坊、胜利、马头、花园、高册、十里8个乡镇152 个自然村。

1990~1995年县委、县政府广泛宣传发动, 加大工作力度,银杏迅猛发展,面积、产量骤增, 19929月举办“中国郯城银杏节”,1993年举办“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1994年承办第3次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至1995年底银杏面积发展为4600h㎡,定植银杏550万株,年产银杏200kg, 产叶250kg,银杏果、叶、苗系列产品年收入达2.5亿元。

1996年后,县内银杏处于发展高峰阶段。 1996年,县林业科技人员经过10年试验筛选的5 个早实、丰产、优质良种通过鉴定。1997年又选出了4个叶用品种、3个优良雄株品种。改革开放以来,县内共选出20个优良品系,并通过广泛搜集银杏资源,建立了银杏基因库,该基因库拥有从全国各地及日本等引进的100余个银杏品种,是当时国内拥有银杏品种最齐全的银杏基因资源库。 19967月,与法国波福易普生制药公司和德国施瓦布制药集团合资兴建银杏绿源责任有限公司投产,年加工银杏干叶200kg,为县内银杏生产销售奠定基础。

19961997年,历时7个月完成205国道郯城段“跨世纪银杏绿色工程”,共计投工100万个, 动用土方60余万立方米,定植银杏大苗19 424 株,建护林房82处,总投资1300万元,在县境内沿205国道两侧建成53km的银杏林带。林带中立标志碑1处,有原省人大副主任苗枫林题词。 1998 年,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建设银杏城的决定》,开展义务捐栽银杏树活动。19992月,郯城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银杏之乡”称号。

1999年底,银杏栽植已遍及全县22个乡镇,片林面积近9000h㎡,定植银杏1300万株, 林网1000多千米,在沂河沿岸形成了200k㎡的集中栽植区。银杏年产量达200kg,占全省产量的90%以上,居全国第2位。年产干叶500kg, 银杏系列产品产值达6.5亿元,果叶创汇1500万美元。银杏生产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2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市银杏座谈会议精神,广泛开展了城乡银杏进万家活动, 全县四旁栽植银杏300万株。本年度完成县城外环路银杏林带建设,全长达14km,林带宽30m,栽植银杏大苗(5cm以上)3万余株。县境内建设银杏林网106km,栽植银杏8.5万株。京沪高速马头、胜利、红花段,绿色通道建设栽植银杏6.5万株。到2002年底,县内银杏片林面积7000h㎡,定植1400万株,银杏苗木1亿余株,年外销各类银杏苗木2000余万株,银杏产量220kg,银杏叶、果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2003年至今是郯城县又一个银杏产业大发展阶段。 2003年始,组织了银杏产业调研,2004年县委、县政府成立银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银杏产业普查。3月,召开了万人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广植银杏,并下发了《关于加快银杏产业发展的决定》,成立了银杏产业发展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专门负责银杏产业事业;20059 4~6日举办了第3届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暨第10次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全县银杏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经过20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依托,加工业为主导,流通业为拉动的银杏产业集群:一是种植业迅猛膨胀。通过加强银杏古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国内最大的古树群落,全县5万株百年以上银杏古树参天蔽日,郁郁葱葱;通过实施产业化工程,全县银杏种植规模迅速扩大,银杏种植已遍及全县17个乡镇,沿沂河两侧形成了200k㎡的集中种植区,种植面积达2000h㎡,定植总株数1400万株。其中,片林面积l300h㎡,银杏苗木数量3亿株,银杏果年产量300kg,银杏干叶年产量1000kg。银杏种植面积、定植株数、苗木拥有量均居全国首位。二是加工业蓬勃发展。以中、法、德合资的银杏绿源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发展银杏叶加工、银杏茶生产、黄酮提取、银杏系列食品生产企业40 余家,开发生产了10多个系列,100多种产品。 三是流通业迅速壮大。建成银杏果、叶、苗、盆景及系列加工产品五大专业市场,以新村乡为重点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银杏苗木集散地,年经销银杏苗木1亿余株。县、乡、村3级从事银杏果、叶、苗及银杏加工产品经营的从业人员5万人。郯城银杏产业20年发展经验。

相关产品
手机网站MOBILE
山东润发银杏苗木基地(www.yinxing.net) 版权所有